<u>: 未明確註釋(下劃線)元素
<u> HTML 元素表示一段應以某種方式呈現的內聯文字,以表明它具有非文字註釋。預設情況下,它呈現為簡單的實線,但可以使用 CSS 更改其樣式。
警告:此元素在較早版本的 HTML 中稱為“下劃線”元素,有時仍會被錯誤地用作此目的。要對文字新增下劃線,應使用包含 CSS text-decoration 屬性(設定為 underline)的樣式。
試試看
請參閱使用說明部分,以瞭解何時適合使用 <u>,以及何時不適合。
屬性
此元素僅包含全域性屬性。
使用說明
與其他純粹的樣式元素一樣,原始 HTML 下劃線 (<u>) 元素在 HTML 4 中已棄用;但是,<u> 在 HTML 5 中恢復了,並賦予了新的語義含義:將文字標記為已應用某種形式的非文字註釋。
注意:避免使用<u>元素及其預設樣式(下劃線文字)的方式,以免與預設情況下也帶下劃線的超連結混淆。
用例
<u>元素的有效用例包括標註拼寫錯誤,對中文文字中的專有名詞應用專有名詞標記,以及其他形式的標註。
您不應該使用<u>來為演示目的或表示書籍標題而對文字進行下劃線。
其他要考慮使用的元素
示例
指示拼寫錯誤
此示例使用<u>元素和一些 CSS 來顯示包含拼寫錯誤的段落,錯誤以紅色波浪下劃線樣式顯示,這在該目的中相當常見。
HTML
<p>This paragraph includes a <u class="spelling">wrnogly</u> spelled word.</p>
在 HTML 中,我們看到使用了<u>以及一個類spelling,它用於表示單詞“wrongly”的拼寫錯誤。
CSS
u.spelling {
text-decoration: red wavy underline;
}
此 CSS 指示,當<u>元素使用類spelling進行樣式設定時,其文字下方應該有一個紅色波浪下劃線。這是拼寫錯誤的常見樣式。另一個常見的樣式可以使用red dashed underline來呈現。
結果
結果應該對任何使用過當今流行的文字處理器的使用者都很熟悉。
避免<u>
大多數情況下,您實際上不希望使用<u>。以下是一些示例,展示了在幾種情況下應該做什麼。
非語義下劃線
要對文字進行下劃線而沒有暗示任何語義意義,請使用一個<span> 元素,將text-decoration 屬性設定為"underline",如下所示。
HTML
<span class="underline">Today's Special</span>
<br />
Chicken Noodle Soup With Carrots
CSS
.underline {
text-decoration: underline;
}
結果
展示書籍標題
書籍標題應該使用<cite> 元素來表示,而不是使用<u>甚至<i>。
使用 cite 元素
<p>The class read <cite>Moby Dick</cite> in the first term.</p>
設定 cite 元素的樣式
<cite>元素的預設樣式會以斜體形式呈現文字。您可以使用 CSS 覆蓋它。
<p>The class read <cite>Moby Dick</cite> in the first term.</p>
cite {
font-style: normal;
text-decoration: underline;
}
技術摘要
規範
| 規範 |
|---|
| HTML 標準 # the-u-element |
瀏覽器相容性
BCD 表格僅在瀏覽器中載入